在新能源赛道,自主品牌确实处于领先身位,现在各大车企集团中自主板块,已成为带动销售量增长核心力量。但也有例外,在东风集团公布1-4月销售量中,“达车汇”发现同比下滑最大的,却不是旗下合资品牌,而是东风风行乘用车,这确实有的出人预料。
要了解东风风行早在2022年就开启全方位转型新能源策略,跟比亚迪全方位转向新能源在同一年,而在去年东风柳汽总经理林长波表示,东风风行已经提前达成了所有商品电动化的目的。已经筹备充分在今年“大干”一场的东风风行,却走出与预想中完全相反的销售量轨迹。
依据东风集团官方数据显示,东风风行乘用车4月销售量同比下滑近46%,几乎腰斩,而1-4月累计销售量同比下滑43.4%,不只与其他自主板块两位数增长形成鲜明对比,更是集团所有乘用车板块中,下滑幅度最高。如此的表现显然对东风柳汽新能源转型成效和将来进步,打下了疑问。
“一口价”缺少诚意
近几年,东风风行不只塑造全新新能源品牌,而且不断推出新能源新车型。但几乎无一例外在上市后不久就销声匿迹。从4月份单车销售量数据来看,风行的主力销售量车型依旧是燃油版的菱智,而电动版车型在三位数甚至两位数。
尤其是风行寄予厚望的星海系列,无论是星海V9还是星海S7,在去年冲高后 飞速陷入低迷。譬如星海S7去年月销已经接近3000辆,而近两个月只有七八百辆。东风风行下滑不止是电动车“没起来”,燃油车也同样“没守住”。
“达车汇”还发现,东风集团其他板块包含合资车企,4月份即使同比下滑,相比前三个月下滑幅度,也达成环比收窄。只有风行在4月份下滑幅度进一步加强。这说明今年已经三分之一过去了,东风风行仍未拿出有效调整办法。
就在上周五,东风风行针对星海S7推出限时买车打折,叠加置换等权益后,一口价8.99万起。但“眼尖”的网友发现,有关补贴打折并非涵盖所有配置车型,而且还有很多条件,缺少诚意。显然如此的营销,并没显著提高买家的买车热情。
“老字号”留不住青年
作为过去柳州汽车的“双子星”之一,东风柳汽与上汽通用五菱的差距愈加大。在年轻买家心目中,对于风行的认知也愈加弱。“达车汇”随机对星海S7有兴趣的买家进行调查发现,常见由于颜值和价格而对这款车型关注,但却极少出手购买。
一方面还是对于风行品牌不太放心,网点少售后不便捷,销售量也不高,怕自己买到“绝版”车型;其次,是已经购买车型的用户,并没形成好的口碑。不只有底盘低、坐垫短等“硬伤”,而且还有车机、快充、蓝牙连接等时不时出现问题,尤其是出现问题后,非常难获得迅速解决。
事实上背靠东风集团,东风风行在核心技术方面还是值得信任的。譬如上海汽车展会新上市的来星海S7增程版,凭着东风量子构造和马赫超级增程的硬核技术组合,具备肯定市场竞争优势,但这并非风行车型独有竞争优势,而在与其他品牌同级车型角逐中,风行品牌吸引力已经成为弱点。
东风柳汽在60年代就进入汽车生产范围,中国最早从事汽车生产的企业之一,其乘用车品牌风行曾推出多款热销车型,但在早早确立新能源转型之后,却逐步淡出市场。三年前定下今年成为中国青年最喜欢的新能源品牌目的,而今却被青年所遗忘,如此的落差有的唏嘘,也并不是偶然。
星海S7今年销售量目的是9万辆,但前四个月累计销售量却不到2000辆,完成度只有2%,依据上海汽车展会上,东风风行市场总监陈来发布消息,2025年东风风行将推出12款全新车型,覆盖SUV、MPV、轿车全品类。
显然东风风行还停留在“广撒网”方法,而类似的规划东风风行几乎年年提。面对车型叫好不叫座背后的品牌、售后等核心缘由,却拿不出有效策略。显然在汽车市场角逐愈发激烈,消费车买车愈发集中背景下,留给车企调整的窗口期已经不多了。